关于院校
About
北京语言大学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开创时期,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创建的,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。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62年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,1964年更名为“北京语言学院”,成为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、出国留学生学习外语和出国汉语教师的培养基地。1996年更名为“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”,2002年定名为“北京语言大学”。
学校立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要,构建了多学科彼此关联、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。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开创者、奠基者和引领者,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,第一批本科层次、研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,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,第一个专门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师资的教师教育学院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“争创一流,扶优扶强,突出贡献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,持续引领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,构建中国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区域国别学、语言科学、汉学与中国学、国际中文教育为主体的“三强三新”学科建设体系,学校综合实力呈快速发展趋势。目前学科涵盖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历史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、医学11个学科门类,拥有中国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区域国别学、艺术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2个博士后流动站,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,另有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,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,中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2个学科入选“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”。
面向未来,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传承以“语言报国、文化兴国”为核心的红色基因,实施特色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,按照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安排,加快建设特色鲜明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,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长远目标不懈奋斗,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,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学校立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要,构建了多学科彼此关联、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。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开创者、奠基者和引领者,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,第一批本科层次、研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,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,第一个专门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师资的教师教育学院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“争创一流,扶优扶强,突出贡献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,持续引领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,构建中国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区域国别学、语言科学、汉学与中国学、国际中文教育为主体的“三强三新”学科建设体系,学校综合实力呈快速发展趋势。目前学科涵盖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历史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、医学11个学科门类,拥有中国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区域国别学、艺术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2个博士后流动站,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,另有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,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,中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2个学科入选“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”。
面向未来,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传承以“语言报国、文化兴国”为核心的红色基因,实施特色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,按照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安排,加快建设特色鲜明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,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长远目标不懈奋斗,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,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